近日,水利部水库移民司出版发行《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高质量发展实践典型案例》,共收录全国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85个典型案例,涉及产业扶持发展、美丽家园建设和就业创业培训,我省水富市、陆良县、红塔区、楚雄市、永仁县、文山市和沧源县的7个案例入选。
2022年以来,水利部水库移民司为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做法,全面提高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质量,组织收集编写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典型案例。工作启动后,云南省搬迁安置党组高度重视,严密组织,各州(市)、县(市、区)积极梳理总结后期扶持工作做法,认真审核、按时上报,工作质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。
入选的7个案例全面展示了我省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和工作开展取得的成效,总结了2006年来后期扶持工作的丰富经验。在产业扶持方面,积极探索实践产业发展高效扶持的新模式和新方法,着力将后期扶持由“输血式”转变为“造血型”,从而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,助力群众增收致富。楚雄州永仁县大胆走出“新平台+新主体”的永仁“两新”移民后期扶持模式;临沧市沧源县用产业高质量发展铺筑佤山移民小康之路;昭通市水富市以购置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等优质固定资产,助推移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。文山市引进龙头企业合力打造“德厚水库马塘镇花庄片区千亩桃园示范基地”,采取“政府搭平台,项目来唱戏,移民当老板,企业来打工”的运行模式,为文山移民群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。在美丽家园建设方面,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深入践行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科学布局,合理规划,成功实施了一大批“美丽家园·移民新村”项目。玉溪市红塔区有效结合“种、养、吃、住”,全面打造农家乐,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发展;楚雄州楚雄市先后实施栗子园农贸市场、彝海北岸商业中心等扶持项目,集体经济实体不断壮大;曲靖市陆良县依托镇、村两级干部和广大移民群众,以融合各部门项目资金为切入点,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,建设的戛古村“凤仪新村”成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锚定省委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,高效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,聚焦“产业项目发展、美丽家园·移民新村建设和就业创业培训”三大任务,积极争取和下达后期扶持资金,实施“美丽家园·移民新村”、产业开发、教育培训项目等2462个,完成移民劳动力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8.63万人次,全力助推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众增收致富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全面振兴。
下一步,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深入实践后期扶持“123456”工作思路,建好新村、发展产业、抓实培训,全面推动后期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