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:改革动力强劲 发展日新月异
“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·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举行
来源:云南日报          发布时间:2024-11-14 09:20:22 【字体:

11月12日,“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·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在昆明举行。

近年来,丽江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,聚焦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抓改革,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、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,推出2000余项改革方案,推进100余项改革试点,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,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。今年以来,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.5%,增速排名全省第三。

聚焦创新发展抓改革,产业支撑更加有力。立足资源优势,丽江创新推进产业强市等400余项改革任务,形成了以古城花卉、玉龙中药材、永胜食用菌、华坪芒果为代表的“一县一业”主导产业,玉龙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。建强2个省级开发区,以园聚产,建成全省唯一一个由地方国有企业全资控股的增量配电网项目,单晶硅产能占全省的21%,全省第一个加氢站、第一个零碳制氢工厂在丽江建成落地。今年1至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5%、增速排名全省第三。

丽江推动文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,一手抓旅游市场秩序整治,首创“30天无理由退货”机制在全省推广;一手抓规划引领升级,扎实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,丽江成为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激励的10个地市之一。今年1至9月接待游客6866万人次、同比增长21%,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、同比增长32%。培育引进云南白药、上海创诺等一批研发、种植、加工、销售链主企业,大力推动规模化、组织化、标准化种植,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,丽江成为云南白药原料滇重楼的主要种植基地,“云药之乡”更加名副其实。

聚焦协调发展抓改革,城乡发展更加融合。丽江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,聚焦17.91万脱贫人口,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,深化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,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。今年1至9月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.2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0.6、0.4个百分点,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1.31%。

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永胜县美丽三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入选“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”名单,玉湖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。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,丽江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节水型城市、水生态文明城市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提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2023年城镇化率50.44%、较2013年提升14.27个百分点。

聚焦绿色发展抓改革,生态屏障更加牢固。高标准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%,位列全国、全省前列。泸沽湖、程海两大高原湖泊和金沙江丽江段水质稳中向好,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。在2023年度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评中丽江被评为优秀。积极构建“人防+物防+技防”三位一体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,森林防火应急道路“一路多用”经验模式在全省推广。修订颁布程海、泸沽湖保护条例,中心城区建筑风貌实现立法管控,丽江市和古城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,泸沽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典型,华坪县获得国家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称号。

聚焦开放发展抓改革,对外交流更加深入。丽江立足区位优势,加强与川藏、成渝、大香格里拉等区域合作,主动服务和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。2019年动车开通,丽江进入全国铁路网,2023年丽香铁路通车让丽江从终点站成为枢纽站。丽江机场口岸落地签证权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批,累计通航城市达101个,成为西南第六、云南第二大航空枢纽。建立便利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体制,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,马铃薯、食用菌、中药材、瓷制餐具等产品畅销欧美和亚洲市场。国际友好城市拓展到9对,承办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赛、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、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推介合作等国际性会议活动,服务云南对外开放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。

聚焦共享发展抓改革,民生福祉更加普惠。在全省率先推开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当好“编外校(院)长”,形成“两本科、一高职”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。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建成开馆,华坪女高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称号,全市尊师重教蔚然成风。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,丽江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,医学博士、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“零的突破”,全省心血管病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丽江。

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,丽江入列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获评优秀。聚焦重点人群,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,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年增长6.4%、增速排名全省第一;今年1至9月增长5.8%、增速排名全省第三。

打印页面      |     分享到: